狠抓落实,高标准刷新整改“进度条”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延平
“老板,点菜”“老板加菜,加一份青稞麦穗”“好,马上就来”……8月14日,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农家四号院,季春沛正热情地招呼客人。
小院用红色灯笼装饰,院子干净整洁,苹果树上硕果累累、盆景花卉争相斗艳,桌上蒲公英、蕨菜、车前子等特色山野菜让人胃口大开。
【资料图】
“我们从媒体平台了解到这家农家乐环境好、菜品好、服务也好,于是约朋友一起来玩,果然,一进村就让人眼前一亮,环境太舒适了。”“我们都很渴望农村生活。真的太幸福了。”……当游客王先生和朋友聊起当天的行程时格外开心。
“自从今年村里完成修路、建停车场、墙体美化等工程后,我们村完全焕然一新,客流量也随之大增。”季春沛如是说。
沿着柏油路走,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干净卫生。途经一片小花园,百花齐放,花香沁人心脾,蜜蜂“嗡嗡嗡”,小花园旁立了一块责任牌,上面标注了责任人、联系电话、相关责任。
“一条路,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从祖辈用双脚踩出羊肠小道,到土路、砂石路、水泥路、柏油路,农村道路的变化折射出农民生活的变化,也满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驻村第一书记李桂娟说,“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村‘两委’及村民们下足功夫,道路、绿化带、小花园都按片划分责任到人。”
像下脖项村一样,湟源县各村通过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村庄道路提升工程、灌溉渠提升、村容村貌提档升级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湟源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4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及自查问题整改工作调度会,成立‘双组长’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产业发展、稳岗就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干部管理等10个专项工作组,高位推进整改工作精细化、精准化。”湟源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张荣如是说。
大华镇池汉村党支部书记何宗先手中拿着纸笔,对着文件上的名字仔细做标注,或打叉或五角星或对钩。“我拿的这份名单75户脱贫户共236人,洗衣车间需要劳动力,想从中找几个可以胜任这份工作的人。”何宗先说。
池汉村以商贸物流园家具建材市场为集体经济,并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23万元,70余名村民实现就业,从事售货员、保洁、保安等工作。针对村民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村委会采取农家乐经营技能培训、计算机培训、厨艺培训等措施,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参与性、调动积极性。
池汉村正对面的“居然之家”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何宗先介绍,目前居然之家已建成,10月份正式运营。池汉村依托“三乡工程”引进居然之家项目,推动物流园区赋能改造、提档升级,形成产业链,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子,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物流园区居然之家项目运营后将吸纳就业300余人。
西宁市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示范市建设为主线,通过“强龙头、壮基地、建园区、树品牌、畅渠道、带周边”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批特色乡村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效应明显。同时,采取“五个一批”稳岗举措,即采取“劳务合作输出一批、本地企业吸纳一批、产业基地带动一批、建设项目安排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持续加强就业帮扶。通过以工代赈项目、产业项目、扶贫车间等多渠道最大程度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
“你家姑娘回来了吗?考驾照到科目几了?”“今天中午来你家,没有人。”“这不,估摸着晚上你们在呢,再来了解了解情况。”巴燕乡下寺村驻村第一书记刘丽军敲开司正雄家门问到。
“姑娘去学车还没回来,是不是工作有着落了?”司正雄回应说。当听到肯定答复后脸上洋溢出抑制不住的喜悦。
“司正雄长女司文娟,就读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今年刚毕业,依托帮扶单位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区管委会协调解决了就业岗位。”巴燕乡乡长刘文慧说。
聚焦问题清单涉及的整改任务,收入不增反减、收入8000元以下等问题,西宁市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策,采取挂图作战、清单管理等多种措施,形成精准调度工作模式,通过入户走访排查,综合研判,及时准确掌握家庭情况、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精准发力,实现收入稳中有增的目标。
认真贯彻全省有效衔接问题整改动员部署会精神,西宁市对标国家考核评估反馈8个方面16条问题、国家媒体暗访发现3个问题、省级举一反三抓好整改提升6个问题,制定清单、建立台账、细化分工、明确要求、压茬推进,以高站位、硬措施、实作风,立行立改、真抓实改、对账销号,推动问题整改取得明显成效,脱贫群众收入稳步提升,乡村振兴升级加力,整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